科研观测塔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2023 | 中国海南


概况: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口市东部,是我国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持着我国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科普价值。为发挥红树林生态资源的优势,海口市正在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旅游等工作,观测塔的建成兼具科研、观测、游赏、防灾等多重功能。


▽全景照片©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1.jpg



观测塔位于红树林生态园区的东端,近入海口,是观测红树林生态区的制高点,站在塔的最高处观景平台,可远眺琼州海峡。


▽清晨照片©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2.jpg



观测塔取名“月之塔”,充分反应了设计“梢间明月”的设计意境。


▽融入红树林自然环境©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3.jpg



标识 ▪ 节制而微妙的标识性
由于观测塔位于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需要在不影响环境生态的同时,又能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标识。塔体采用了简洁的竖向圆柱体的造型,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减少对湿地的占用,并能成为生态区具有高度意义的场所空间。


▽海边照片©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4.jpg



顶部的圆形观景窗口,意在“月亮”的造型,随着天色渐暗,月亮慢慢显现,与树林、海面相互映衬。团队希望营造一种静谧、自然的场所意境。


▽沿水©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5.jpg
vsszan205188111511286.jpg



肌理 ▪ 与环境相契合的肌理
立面设计提取当地特色红树林树叶形态,以富有动态的排布方式散布于整个塔身,模仿自然向上的生长趋势,融入场地环境之中。表皮于楼梯之间留有适宜的间距,作为生态缓冲层,能减弱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材质采用穿孔少反光的白色铝板,顶部眺望平台选用木色铝板,尽量减少对鸟群的影响,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场所空间。力求塔身更加通透,在不同标高观景平台进行细微的肌理变化,提供尽量大的观景面。


▽顶部观海平台照片©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7.jpg



空间 ▪ 丰富有趣的观景平台
塔首层设计为门厅,贴临海面的最高涨潮位。并在12M、24M、27M处设置观景休息平台,通过旋转楼梯串联。在人们攀爬的过程中,从不同标高对周边环境进行观赏与感知。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意义:12M标高平台面向场地西侧的大片红树林,成为青少年科普研学,观察生态红树林和候鸟的重要场所;长条形的开窗面向红树林一览无余。24M平台透过设计特意稀疏的肌理和可开启外窗面向旅游区和城市村庄;27M达到塔体顶部,景观豁然开朗,圆形的观景窗口将远处的海面纳入。


▽黄昏照片©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8.jpg



内部空间的设计,力求为游客观景、专业摄影等不同功能需求提供多样的视角与体验,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室内采用白色结构和木色地板的搭配,更显轻盈与舒适感。阳光撒入塔内地面,仿若置身于一片斑驳的树影之中,与红树林相得益彰。


▽室内螺旋楼梯©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9.jpg
vsszan2051881115112810.jpg



灯光 ▪ 星空与大海的映衬
塔体的灯光设计的要求是不影响候鸟活动的同时展现出自身的特点。设计通过降低塔体内部的光源,在外表面设计了随机的点灯,同时照亮顶部空间,实现了星空月梢的意境,展现了塔体自身挺拔空灵的特点,也将塔融入在了大海和红树林之中。


▽室内螺旋楼梯©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11.jpg



建造 ▪ 结构与造型间的契合
“月之塔”地处海口市红树林景区入海口处的离岸地带,结构高度33.5m,外径约6.5m,含旅游观光及科研观测的建筑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需要考虑抵抗巨大的风荷载和结构轻盈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抗风能力、使用舒适度、工程造价、耐久性及施工便捷性等技术问题的权衡考虑,最终决定采用空间环向直立细柱的高耸钢框架结构和外覆菱形渐变造型穿孔铝板的处理方式,同时采用围堰、桩船等措施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向平行布置的18个直立细钢管柱截面为D194×12,利用休息平台处的环梁及螺旋楼梯肋板把直立细柱连结到一起,约束并协调各柱之间的受力和变形,形成有效的整体空间刚度,满足七级以下大风天气时的旅游观光功能,同时在12米标高休息平台以下的钢管柱内填C40混凝土,整体结构可抗15级强台风。


▽生态表皮肌理©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12.jpg



此外,本工程结构构件按实际空间效应精细化分析,构件截面尺寸均较小,对称的直立细柱、“内藏”的螺旋楼梯肋板梁和休息平台环梁,也最大限度弱化了结构的笨重感。


▽夜景© 吴嗣铭

vsszan2051881115112813.jpg
vsszan2051881115112814.jpg



结语
月之塔设计之初的构想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连接。海上树影、梢间明月,设计的成果很好的映衬了这一目的。


▽总平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15.jpg

▽首层平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16.jpg

▽立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17.jpg

▽剖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18.jpg

▽12米标高景观台平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19.jpg

▽24米标高景观台平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20.jpg

▽27米标高景观台平面图©华工设计院

vsszan2051881115112821.jpg


项目名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研观测塔项目
项目类型:景观建筑
设计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司网站:http://www.scutad.com.cn
联系邮箱:peiyue923@qq.com
项目设计:2022年-2023年
完成年份:2023年
主创设计师:何镜堂、包莹、裴越
建筑设计:陈牧琪、黄雪英、吴森林、裴泽骏、李恺欣、韩韵、陈思翰、卢玉洁
结构设计:周越洲、杨慎银、秦柏源、黄勇、林泽锴
给排水设计:岑洪金、黄士华
电气设计:俞洋、陈华坚
智能化设计:吴浠、黄光伟
幕墙设计:深圳市中装科技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泛光设计:深圳市光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建筑面积:205.97㎡
摄影版权:吴嗣铭
业主: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海南国准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