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 | nendo | 2021 | 日本

▽视频©Takumi Ota


京都的清水寺已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寺的西门靠近入口,但略微有些难以到达,提醒游客这里本是祈祷的地方,并非入口通道。实际上,由于黄昏时从西门望去的京都过于美丽,令人联想到佛教净土,该空间曾被用作“日想观(Nissoukan)”,一种佛教冥想方式。日想观不仅流行于僧侣之间,也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通过以平静之心注视夕阳西落,人们得以直面自己的内在,从而获得启发。然而,现在的游客大多爬到阶梯中段便停下脚步,不再进入这座大门。
▽装置外观©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jpg

▽从广场仰望装置和西门©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2.jpg
vsszan55310101212233.jpg

▽远景鸟瞰©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4.jpg
vsszan55310101212235.jpg

▽夕阳映射在阶梯上©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6.jpg
vsszan55310101212237.jpg

▽引人冥想的景象©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8.jpg

因此,nendo想到要设计一个装置,让游客体会西门原始的意义。装置在38级台阶的每一级上覆盖镜面,镜面的角度通过反复数码模拟确定,并在现场做了实地演示。通过内部的合作机制,装置安装时可以进行精细的角度调整,使得只有天空被反射在阶梯上,不受游客自身的想象和周边建筑的影响。
▽概念草图©nendo

vsszan55310101212239.jpg

▽日景鸟瞰©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0.jpg

▽阶梯上的镜面反射天空©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1.jpg

▽从广场看向装置©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2.jpg
vsszan553101012122313.jpg

▽近景©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4.jpg
vsszan553101012122315.jpg

▽反射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6.jpg
vsszan553101012122317.jpg

▽细部©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8.jpg

▽镜面角度经过精细调整©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19.jpg

尽管西门依旧不对公众开放,它依然实现了其原本的目的,在台阶底部展现了只有从大门处才能看到的景色。阶梯的名字日想段取自它所反射的景象,其中的“段”即是日语里的台阶。
▽注视台阶上的景象©Takumi Ota

vsszan553101012122320.jpg
vsszan553101012122321.jpg

vsszan553101012122322.jpg
vsszan553101012122323.jpg
vsszan553101012122324.jpg
vsszan553101012122325.jpg
vsszan553101012122326.jpg
vsszan553101012122327.jpg
vsszan553101012122328.jpg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月饼20162022-5-10 14:37:35
谢谢分享,值得学习!!!
小猪佩奇.2022-6-13 14:49:22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