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A. 莫高窟形制
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现存有壁画、塑像者共四百九十二窟,绝大多数开凿在南区,北区除少数洞窟存有壁画外,多达二百五十余洞窟都是徒壁无画的空窟(未编号)。现编号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共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唐宋木构窟檐五座。
石窟形制主要有中心柱窟、覆斗顶形窟、中心佛坛窟等;也有一些异型窟,如南北两壁开二至四个禅窟的覆斗顶窟,横宽20米左右的涅粱像窟、七佛并坐窟,高50米左右、由地面直通岩顶的大佛窟等
中心柱窟
别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洞窟形制之一。此类洞窟由印度支提窟发展变化而成,在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藏地区的许多石窟寺中均有此类窟型。
覆斗顶形窟
又称倒斗型窟。洞窟形制之一。隋唐洞窟基本属此型。平面方形,正壁开龛。空间开敞宽豁,光线充足,适于聚集佛徒讲经和礼拜活动。窟顶中心方形深凹藻井,四面呈斜坡状,形如倒斗,故名。是从十六国晚期至元代唯一不断出现的窟型。
中心佛坛窟
又称中心佛坛窟、佛殿窟。洞窟形制之一。为五代、宋的代表窟型。平面方形,覆斗顶,窟顶四角常有稍凹进之弧面,画四大天王。窟中心稍后砌佛坛,上塑菩萨像,坛四周与四壁之间保持距离,可作通道。坛前有阶陛,坛后沿有宽4米以上、厚约1米的背屏,直接窟顶的背屏。莫高窟第98、100、108、61、55等大、中型洞窟均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