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彼时,李鸿章踌躇满志,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于是命中注定,他“钦点”的这片土地自此也“背负”上名门望族的显赫出身。
隆隆的机器声,足以让李鸿章荣耀说半生。
可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并未尘埃落定。
金陵制造局的机器声,如同清政府的败落,结局是无可挽回地归于一个半世纪的沉寂。
否则,也不会有李鸿章“晚年洋务,一路扶摇”的自评转折,更不会有丧权辱国“卖国贼”,抑或晚清“背锅侠”的后人猜测。
不消说,李鸿章有太多不甘心。如今,静坐在玉兰树下守望着当年的兴国梦,他当感叹,遗憾过,今天想必多了些欣慰。
大师足迹今犹在,历史和未来在这一刻交汇,书写着它的前世今生。
1865年,2017年,青砖和红砖分隔了两个时代。
在金陵制造局的青砖灰瓦屹立了152年后,1865创意园以新时代的形式,延续着那一年的强国梦。
历史的厚重,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金陵制造局保留下来的清代建筑和民国建筑,如同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